被教導(告知)→主動探索→深化知識,這三個步驟會一直循環下去,但第一步驟的教導卻不一定是外在的老師,有可能化成內我的教導。
然而,今天我要分享的並非這個部分,而是「共同的事實」與「個人的事實」。帶入前面的例子,我口中的巴洛克沙發和英式花園,在你眼裡或許就只有沙發和花園是對的,其它卻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這個世界最弔詭、也最讓人感到迷惑的就是我們認為「事實只有一個」;也就是說,如果多數人認同一個狀況,其他的少數人便感到痛苦、迷惘甚至被排擠邊緣化。讓我再舉一個例子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個人 & 共同事實
其實隨時都在改變
將吸管放半根到水中,視覺上會有斷一半的感覺,因為介質不同,折射率也不同之故。現在想像,每個人都是一種不同的介質,世界上沒有人跟你重複,而透過你的折射率投射出的就是「你的個人事實」。
而所謂「共同的事實」,是一定數量的人們在某個或某些議題上投射出相近的「感受」,因此它並非絕對的。換個時空、議題、換一群人這個共同事實就會改變。而通常,同個文化背景下的人會傾向認同「他們自己的事實」。
回到例子,吸管本身長怎樣得將它完全拿出水面才知道。那還只是第一個步驟,就算拿出水面,它依然在其它介質裡,透過不同的眼睛構造,大家看到的東西依然分歧。
所以,基本上我們可以說 "Nothing is real, yet everything is real." 是真是假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不是很重要;然而神奇的是,在這麼交錯的世界裡,大家還是可以溝通、分享自己的意見想法。或許就是因為看似如此毫無阻礙,讓我們忘了每個人其實是活在各自的泡泡裡,進而有時強加個人、或某群體的共同事實在他人身上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那麼,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貼近真相呢?至少能看見吸管的全貌?我在這個想分享一個建議:去看見「你的介質」。承認它的存在、了解它如何形成,然後移除你不想要的,讓它越來越輕盈、剔透。
你的介質來自你的背景、經歷、痛苦、社會制約等等。它們跟著你太久,以至於你沒察覺到。現在你知道了,就可以開始檢視它們,然後丟棄你不要的部分;基於能量平衡原則,沉重遭到清除後,你便可以選擇開放讓其它你要的進來。然後交替個幾次,重新塑造你的世界。
但這裡有個重點:丟棄掉一些,就要邀請另一些近來。你曾經想過自己想邀請怎樣的特質進入生命中、生活中嗎?很多人清楚自己的「不要」,對「要」卻曖昧不明,深入想想你想如何觸及自己的力量,將重心拉回,永遠從自己開始,要相信你確實可以改變自己的世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